*本文摘自天下雜誌親子天下專刊《教出英語力》

文/吳敏蘭

花了大筆錢買英語教材,孩子還是一句英語都說不出來?當爸爸媽媽開始覺得孩子「朽木不可雕也」的時候,不妨試試說故事、聽故事的方式。從事兒童英語教育多年的哈佛雙語教育碩士吳敏蘭,提供了豐富的書單與說故事的訣竅。

對於想自己在家幫小孩加強英文的家長,我常常鼓勵他們用故事的方式讓孩子接觸英文,一來是家長想要讓孩子在家乖乖的上英文,通常都有點困難;二來是在說故事的過程中,不但可以培養親子感情,更可以教孩子一些價值觀,其實是一舉兩得。在這個過程中,小朋友只要不排斥聽英文故事、讀英文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怎麼開始?
用英文來聽故事的一大要點是:剛開始不要選擇英文太多的故事書。如果英文太長、太難,小朋友很快就會失去興趣,因為他們不但不懂,也無從猜起。其實,「猜意思」在語言學習過程中是很重要的一部份,小朋友會自己去猜測字的涵義,更進而去歸納,記下字的意思。因此,在學習的初期,可以找一些字少且有清楚圖片說明的故事書,讓孩子可以看圖猜意思,或者是在與孩子一起閱讀的時候,適時的指出圖片引導,讓孩子在剛開始接觸英文書時,就能懂意思,增加他們學習的成就感,這是很重要的一步。

例如在看《Good Night Gorilla》(Peggy Rathmann)這本幾乎沒有文字的繪本時,大人在說「Good Night, Gorilla」的同時,孩子的注意力可能是在繪本插圖中的右上方、飄在空中的一個小小氣球,所以急著要翻到下一頁,看看氣球飛到哪裡去,若是爸爸媽媽只是急著要講故事,就會讓孩子失去自己去「閱讀」這本書的機會。陪著孩子閱讀時,要給孩子時間和空間,有時候會因此在其中找到更多樂趣。無字書因為沒有文字的解說輔助,書中的繪圖大都非常具有特色,可以吸引讀者的注意力,爸爸媽媽不妨利用無字書引導孩子欣賞插圖,你會發現從孩子眼中看世界,和大人的角度不同。

聽有聲書學英文
有些家長或許對自己的英文發音沒有信心,這時就可借助有聲書來「代言」。有聲書的好處是家長可以一遍又一遍的放給小朋友聽,順便加強自己的聽力與發音。孩子只要多聽,就一定會對特別一個音或是特別一個語調產生印象,有時甚至會因為覺得有趣而模仿著說。有時,故事中穿插著生動的對話,甚至是日常生活中常聽到的對話,也會加深小朋友的印象。孩子對英文繪本較熟悉時,爸爸媽媽甚至可以試著只播放故事聲音,而不看故事書,讓孩子有專心「聽」的機會。要提醒家長的是,如果爸爸媽媽具有一些基本的英語能力,應該先嘗試自己說故事給孩子聽,因為可以隨時依照孩子的反應調整說故事的速度,若遇到孩子聽不懂,也可以多做解釋。有時候直接放CD或錄音帶,因為速度快、孩子無法進入狀況,反而會提早放棄,造成反效果。聽故事學英文是個有趣的經驗,爸爸媽媽切忌把故事當課本來教,才不會失去爸媽說故事、孩子聽故事的樂趣。

另外,說故事的道具也很重要。藉由一些道具的操作,小朋友更容易進入狀況,例如製作手偶來演出三隻小豬的故事劇情,小孩不但練習對話,還可練習操作手偶;講到「好餓好餓的毛毛蟲」的故事時,帶著孩子做水果的拓印畫;講到「薑餅人」的故事時,帶著孩子實際製作一個薑餅人或薑餅屋,最後再吃掉,那會是小朋友童年最快樂、最美好的記憶。

選英文繪本的三個原則
為孩子選擇英文故事書時,不但要依孩子的年齡,還要配合適合的故事型態來引導孩子。例如:一到三歲的孩子小肌肉的發展還不是很成熟,卻對翻書這個動作非常有興趣,這個時候如果給他一般的故事書,可能讀了幾次下來,故事書不是缺頁,就是被五馬分屍了。因此,在這個階段,可以準備一些厚紙板的硬書(board book),孩子狀況好的時候,就逐頁唸給他聽。要不然就讓孩子隨意翻閱,然後找機會對孩子說「Look at the dog!」「Look at the boy.」「What's this?」當然,書中的字句要少要短,而且字體一定要又大又清楚。

四到六歲的小朋友對於故事的多元性,接受度就較高了。爸爸媽媽可以先從小朋友較熟悉的題材去挑選故事,例如:小朋友去上學、學上廁所、養寵物、有了弟弟妹妹、房間有怪物等。當然,因為是英文故事,在初期,書中的插圖最好是愈多愈清楚愈好,文字也是愈精簡愈好。一來父母閱讀時不會太吃力,二來小孩也不會有太多壓力。如能找到有聲書在旁輔助,增添一些音效,就更棒了。

選英文繪本書的原則
剛開始想要以英文繪本來培養幼兒的英語能力的家長,可以抓住幾個重點:字少(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圖畫清楚(可以看圖猜意思),還有就是句型的重複性要高。藉由句型不斷的覆誦,孩子也容易跟著朗朗上口,最常見的例子就是連三歲孩子都可以「背誦」的《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Bill Martin Jr. & Eric Carle),故事中不斷重複「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I see a red bird looking at me.」 「Red Bird, Red Bird, What do you see?」 「I see a yellow duck looking at me.」孩子很容易就記住,甚至套用成「Mommy, Mommy, what do you see?」來玩遊戲。學齡前的孩子而言,這種重複性高、甚至可吟唱的繪本,是讓孩子開口說英文的好方法。

讓孩子由閱讀進入英語的學習
閱讀能力要慢慢培養。孩子若要獨立閱讀,也需要建立自然發音(phonics)的能力。不過,讓孩子透過繪本去接觸英文,沒有壓力、充滿趣味,又可建立孩子的信心。甚至有些繪本中的韻文(rhyming words),可以訓練孩子建立自然發音的概念(phonemic awareness),有助於孩子自然發音的學習。

如果你的孩子是已經有英語能力與閱讀經驗的小學生,除了閱讀繪本,也可以開始嘗試兒童讀本,慢慢由淺入深的引導孩子,進入純文字的閱讀世界。有許多出版社會針對孩子的閱讀能力出版所謂的「Level Readers」,透過有趣的插畫與故事,有系統的讓孩子慢慢累積對「the」、「is」、「and」、「on」等常見字(sight words)的認識,讀本也隨著級數的增加,逐步增加自然發音的難度,從家長讀給孩子聽(being read to),到家長在一旁導讀(guided reading),進而開始獨立閱讀(independent reading),讓家長能夠藉由較有系統的系列讀本幫助孩子進入閱讀,不需傷腦筋的在廣大書海中,去判斷一本書到底適不適合孩子的程度。

《Amelia Bedelia》(Peggy Parish)這個超級糊塗女傭的故事,就是頗受孩子歡迎的系列。書中Amelia Bedelia 常常因為對英文的曲解而鬧出笑話。例如主人說要換毛巾(Change the towels),她卻以為是要「改變」毛巾,而在毛巾上挖了一個洞。這時候孩子已經能慢慢了解英文字彙中的雙關語,這是語言學習的下一個階段。繪本之外,也可讀一些章節小說(Chapter Books),例如冒險系列的《Magic Tree House》(Mary Pope Osborne & Sal Murdocca)、偵探系列的《Zack Files》(Dan Greenburg)、幽默系列的《Junie B. Jones series》(Barbara Park)、溫馨系列的《The Cobble Street Cousins》(Cynthia Rylant)與奇幻冒險系列的《The Secret of Droon》(Tony Abbott),都是值得推薦的入門書。著名作家Tomie dePaola 的《26 Fairmount Avenue》與Roald Dahl的《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Matilda》、《The BFG》等,都是很受孩子歡迎的讀物。

其實現在坊間已經有許多上述系列的中譯本或是中英雙語版本,也引起了一些該閱讀中文還是英文的討論。我總覺得,一個好的故事,不管是用任何語言來呈現,都會讓閱讀成為很愉悅的一件事。記得小時候,母親很重視我們的語言學習,雖然全家跟著爸爸從一個國家到一個國家,語言一直轉換,她總是想辦法自己教。中文比較沒有問題,英文就難了,她擔心自己英文能力不夠好,又不知如何教我們,於是選擇了較輕鬆的方式,閱讀童書。她常常帶著我們去圖書館借英文繪本,提供了我們最無壓力的語言學習經驗。我和姊姊們各取所需,找自己喜歡的書,從繪本到短篇小說,看著書中的插圖猜故事的劇情,看到像《讀者文摘》等雙語的書籍更是愛不釋手,因為只要不確定書中的意思,還可以中英文相互對照一下。媽媽從來不會要求我們只看英文或是中文,而是提供了雙語的閱讀環境,而我們三個女兒也因此都成了愛閱讀的孩子,中文也看、英文也看。有的時候我們欣賞中文的美,有時喜歡英文的幽默,但是最重要的是我們享受閱讀。父母把書交到孩子的手中時,不要要求他用何種語言閱讀,因為無論如何,孩子都會被故事所吸引,享受故事與插圖之美、進入閱讀的世界。

高年級或是中學生則不妨試試可輕鬆閱讀的《The Secret Diary of Adrian Mole, Aged 13 and 3/4》(Sue Townsend),或是一些著名並已被拍成電影的書,如《Charlotte's Web》(E. B White)、《Harry Potter》(J.K.Rowling)、《The Lion, 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C. S. Lewis)、《The Hobbit》(J. R. R. Tolkien)。父母不妨參考美國童書界最高榮譽紐伯瑞獎(Newbery Medal)的兒童文學得獎作品,如《Sarah, Plain and Tall》(Patricia Maclachlan)、《Dear Mr. Henshaw》(Beverly Cleary)、《A Wrinkle In Time》(Madeleine L'Engle)、《Shiloh》(Phyllis Reynolds) 、 《Bridge to Terabithia》(Katherine Paterson)、《Hachet》(Gary Paulsen),都是經典之作。

到了高中,就可以開始讀一些經典名著了。記得我在瑞典念英國高中時,閱讀書單有《Catcher in the Rye》(J.D. Salinger)、《A Tale of Two Cities》(Charles Dickens)、《David Copperfield》(Charles Dickens)、《To Kill a Mockingbird》(Harper Lee)、《Tess of the D'Urbervilles》(Thomas Hardy)、《Of Mice and Men》(John Steinbeck)、《1984》(George Orwell)、《Lord of the Flies》(William Golding)、《Animal Farm》(George Orwell)、《Moby Dick》(Herman Melville)等。回家功課是讀小說,上課大家討論書中的議題,考試都是申論題,每本書都是整本讀完,比我後來在上外文系時所「完整」讀完的小說還要多呢。

編按:我在加拿大求學時,學校老師要求我們閱讀的書單也是非常類似這些,除了著重在閱讀理解外也特別focus在對事情的看法與感想。

與孩子一起讀
我常常鼓勵幼稚園的家長們,不要擔心自己英文不好,和孩子一起閱讀,不但自己可以慢慢累積英文能力,又可以培養親子關係。我們學校有好多家長到後來自己成為愛故事的人(story lover),會去蒐集繪本,收藏各種版本的故事與孩子分享。如果爸爸媽媽是個愛繪本的大朋友,現在坊間也有很多是大人才更能體會其中幽默的繪本,作者打破傳統故事的架構直接與讀者對話,或是故事內容顛覆傳統的價值觀,往往讓愛故事的大朋友拍案叫絕呢!

閱讀讓孩子與世界接軌
還記得在剛從美國回來的頭一年,我在國小教二、三年級的孩子,當時為了教各種「交通工具」的英文名稱,我運用了一本故事書叫做《This is the Way We Go to School》(Edith Baer & Steve Bjorkman),繪本中畫出世界各地的孩子如何去上學,例如紐約的孩子坐渡輪,挪威的孩子滑雪,中國南京的孩子騎腳踏車,瑞士的孩子坐纜車,肯亞的孩子坐火車,印度的孩子坐雙層巴士,蘇聯的孩子坐地鐵,而澳洲有的孩子因為地方遼闊,是在家聽收音機上學。我說完故事之後,和孩子熱烈的討論,如果我們要加上一頁台灣的孩子如何上學,是運用哪一種交通工具?孩子們紛紛說,「摩托車!」非常有趣。但是接下來我拿出了世界地圖要將書中的國家找出來,先問到這群三年級的孩子「台灣在哪裡?」時,孩子們卻指不出來,令我感到很驚訝,也覺得很難過。我們如此努力的教孩子英文、希望他們有國際競爭力的同時,是否真正了解到語文是語言和文化的結合?

若無法常帶孩子出國去開眼界,閱讀就是給孩子開拓視野最快速的方式之一,因為孩子從繪本中可以看到聽到許多不同的經驗。例如從繪本《How to Make an Apple Pie and See the World》(Marjorie Priceman)中,可以看到一個女孩為了取得製作好吃的蘋果派的食材,如何周遊歐洲列國。透過故事,孩子知道哪個國家有好吃的蘋果,或是哪個國家的乳牛生產香純的牛奶製作奶油等等。從《Handa's Surprise》(Eileen Browne)的故事中,可以看到一個去訪友的非洲女孩,將她要送給朋友的各式非洲水果頂在頭上的大盤子裡,卻被沿路遇到的動物偷吃了。故事中可以看到非洲人如何搬運食物,又可以認識不同的非洲水果與非洲動物,對於台灣的孩子來說,都是十分特殊的生活經驗,孩子透過童書,留下深刻的印象。
不是所有的爸爸媽媽都有時間或是金錢,能夠帶孩子出國認識世界,但是閱讀卻能讓孩子逐步累積對世界的認識與了解,未來孩子有機會與世界接觸時,他會是個更有國際觀與包容力的世界公民。

作者小檔案
學歷:國哈佛大學雙語教育碩士
曾任:美國麻州雙語教育(MABE) 研究員、台北英國學校教師、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西洋兒童文學講師、國小英語師資班講師。
現任:凱斯幼稚園/建國幼稚園/凱斯英語學校教務長,凱斯教學研究中心講師。
著作:《看漫畫FUN英文》、《雙語齊下》、《大鴕鳥的故事 The Story of Ostrich》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歌德英文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