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掌握閱讀關鍵 (1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文/賓靜蓀】

二○○九年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比結果公布,上海立刻成為全球教育界的熱門話題。因為第一次參加的上海十五歲少年表現極為優異,在閱讀、數學、科學三個項目中,都以高分獨佔鼇頭(見表一、二、三);而且,一四‧六%的上海少年,在三個項目都達到PISA最高能力水準(創新、思考的關鍵指標),這個比例也是六十五個參加國家和地區之冠。根據最新PISA摘要報告,和表現最差的墨西哥相比,上海少年的能力高出六個年級之多!

PISA公布當天,「上海高分震驚教育界」就登上美國《紐約時報》教育版的頭條,將這個消息和當年蘇聯發射全世界第一顆人造衛星升空的震撼相提並論。全世界都在問,上海是怎麼做到的?

亞洲人注重「拔尖」(精英)、考試、高分的教育,以及強調用功的學習倫理,固然可以解釋部分原因;上海少年「為國爭光」的「愛國情操」,也大大強化他們答題時力求最好成績的強烈動機。更重要的,上海在中小學教育改革上做的努力,包括教材、教法上的大幅改變(詳見《親子天下》去年十二月號第一三二頁〈上海小學語文教育觀察記〉),才是能力全面提升的關鍵因素。

舉國歡騰之餘,中國內部也開始出現冷靜的反思:上海不代表全中國、中國學生為好成績付出太多代價、應該將更多資源用在金字塔底部的學生身上、教育應該更重視培養創造力和創造性思維,以及加強心理及情緒的支持。

能力取向的教學勝出

歌德英文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許芳菊】

幾年前,美國一所名校提供了八個獎學金的名額給台灣跟中國大陸的學生,結果面試過後,八個獎學金名額統統給了大陸的學生。得知此事的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很訝異,「台灣的學生也很優秀啊!為何獎學金統統給了大陸的學生?」她特別去了解原因,結果得到的答案是:「大陸的學生上台個個侃侃而談,台灣的學生上台卻個個扭扭捏捏。」兩相對照,台灣學生自信不足,相形失色,輸贏的關鍵,就在口語表達能力。

「說」出國家實力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身處面試、口試愈來愈重要的潮流中,如何流暢、明確精簡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如何順利與人溝通、分享、討論,甚至說服、影響別人,已經愈來愈重要。許多國家也都看到這個趨勢,紛紛透過教育、訓練,加強培養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曾說:「新加坡國民必須具備良好的閱讀能力,和正確表達自己意思的能力,才能在二十一世紀跟別國競爭。」

哈佛大學前校長德瑞克‧伯克(Derek Bok)提出二十一世紀大學的八個教育目標,其中以「表達溝通能力」最為重要。

歌德英文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閱讀是脫離貧窮、開啟世界之窗的改變力量,為什麼需要從小就開始?為什麼主動親近書本,才會有效?中央大學認知神經學研究所教授洪蘭,長期走遍全省,去說明閱讀和腦神經發展的關係。她怎麼看待閱讀對孩子的影響?閱讀和學習成功的關鍵又是什麼?

文:施君蘭整理 
來源:天下雜誌 第304期

主動的學習才有用。如果不想學習,李遠哲站在這裡教化學還是沒有用,一定要自己願意學才有用。

閱讀障礙在現今無論哪個社會,大約都是六.五~六.七%左右,在學校一定會碰到閱讀障礙的孩子。這是基因的關係,所以你打他罵他都沒用。怎麼辦呢?我們可以用其他的方法開啟他。

歷史上有閱讀障礙的人非常多。比方說愛因斯坦、愛迪生。愛因斯坦是諾貝爾大師,但他到三歲才會說話。大家說,當時幸好有他媽媽,如果在現在的台灣社會,字不會拼、寫錯了,就重寫十個、一百個,把時間都拿去補強,把不會的變好,愛因斯坦再聰明也不會是愛因斯坦。

教育的觀念在改。大腦是有限的資源,它如果這方面好,一定有另一方面的不足。在高科技的社會,孩子不可能什麼都知道,所以我們應該順他的長處,把他的長處跟別人搭配,科技整合、團隊合作,就會成就一番事業。

另一位是李光耀。他退休時承認自己是語言障礙者,讓大家非常驚訝。為什麼願意說出來?他說,「新加坡小國小民,沒有自然資源,最大的資源是我們的腦力。」台灣也沒有自然資源,情形一模一樣。

腦神經和閱讀有何關係?

中國字有非常多的音義。比方說「天、天花、天花板」,只要加一個字,全部改變。如果要讓孩子學東西,不管學什麼,閱讀是根本。若心裡沒有這個詞彙,他根本沒辦法斷詞。孩子有斷句上的問題時,唯一的方法就是閱讀。

歌德英文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其實每個孩子都愛閱讀,只要他們找到有興趣的書。讚美法、激將法、從旅行、剪報....總有辦法找到「他的最愛」...

文/王文華
本文摘自親子天下 第5期


這幾年,閱讀是王道,很多媽媽都知道,孩子從小讀繪本、聽故事,父母也要陪他共讀。
如果就此斷定,孩子會愛上閱讀,你從此高枕無憂,似乎又太過樂觀。
在教學現場,不少老師、家長反應,升上中高年級,有些孩子就是不愛書,拿到文字書,看沒幾頁,立刻跟周公點頭聊天。

「也許我的孩子不喜歡看書!」 
他們說得理所當然,因此下了結論。不!不能輕易投降!別急著把這句評語套在孩子身上。

心理學上有個比馬龍效應,孩子被期望的高低,影響成就的好壞。父母對他有高度期待,孩子就會表現出高度才能;反之,常罵孩子笨,他就會愈來愈呆。 
如果你覺得孩子不愛看書,他會順理成章的認為:「我真的不愛閱讀,因為連我媽都這麼說了。」 

歌德英文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 趙文瑜 小姐
 
我們不可能把孩子一生所需要的知識都教給他們,但是,我們能幫助孩子發展正確的心智和學習新知識的良好技巧,而其中的一個方法就是透過閱讀。
 

不管孩子年紀多麼幼小,父母每天都應該要念書給孩子聽。這樣的經驗讓孩子將來能成為好的閱書人。

以前,我經常自問:「我要如何跟孩子共讀?」這是一個簡單卻重要的問題。所以接下來,我整理了幾個,在您展開和孩子的共讀冒險之前所應該知道的建議:

  1. 和孩子談一談書名、作者以及封面上呈現出來的東西
    首先,在正式念書給孩子聽之前,和孩子談一談書名、作者以及封面上呈現出來的東西。「你猜,這個故事是在說什麼?」這起頭的對話非常重要,因為它能引導孩子一翻開書就把注意力放在對的地方。
  2. 和孩子「泛讀」一次故事
    快速翻閱書頁,並和孩子討論圖片:「你認為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呢?」當孩子試著對故事情節做出預測或評論時,父母應該要給予讚美,並表現出有興趣的樣子:「我知道你是因為這些插圖才會這麼想的。我覺得這個故事真的很有趣,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你猜得對不對吧!」把故事和孩子所知道的事情連結在一起是很重要的事。因為這樣的連結可以讓孩子更好的理解故事。
  3. 確認孩子容易看到書中的插圖和文字
    和孩子一起共讀時,確認孩子很容易就可以看到書中的插圖和文字。座位及環境的安排很重要,要讓您和孩子都感到舒服。
  4. 運用豐富的表現方式
    有一些父母擅長在念書的過程中變換聲音,但是也有一些父母並不擅長,重點是,要用自然的聲音來念書給孩子聽。孩子會在整個過程中感受到您的愉悅,所以,讓自己享受和孩子共讀的時刻吧。
  5. 念故事時,要一邊用手指著字
    這麼做,能讓孩子跟上您念書的腳步,且能給孩子極大的安全感。在過程中,孩子還能學會閱讀。
  6. 念完書之後,再和孩子談談故事內容
    念完書之後,再和孩子談談故事內容:「你覺得這個故事那邊最精彩?你最喜歡這個故事什麼地方?你最喜歡故事裡的那一個角色?他讓你想起我們認識的誰?這個故事讓你聯想到那一個讀過的故事或是那一件曾經發生過的事情?」鼓勵孩子用自己的話語重述故事。父母也可以再次詳述故事中的重點。引導孩子暢所欲言,要避免落入嘮叨或是說教。跟隨孩子的腳步,不要催促孩子回答問題。

許多專家都告訴我們,從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大聲念書給他們聽有許多好處:

  1. 為孩子日後複雜的學習奠下較深廣的知識背景。
  2. 能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
  3. 讓孩子接觸豐富的語言。
  4. 讓孩子學習故事架構。
  5. 讓孩子學習到如何拿書、翻書,同時孩子也會比較親近閱讀。
  6. 孩子會把閱讀當成是快樂的活動。
  7. 可以訓練孩子的思考能力,讓孩子更快抓到重點,且更有憑有據的思考。

孩子一出生,就有他自己的特質。父母在他們的成長和發展中扮演了引導的角色,保護、教育孩子。我們的工作是以適合孩子的個別方式來教養他們。我們不可能把孩子一生所需要的知識都教給他們,但是,我們能幫助孩子發展正確的心智和學習新知識的良好技巧,而其中的一個方法就是透過閱讀。把愛灌注到親子共讀上,孩子就會走上成功的道路。

轉載自:人間福報
 
作者簡介 趙文瑜 小姐 現就任中華少年及兒童親職輔導與才能發展協會副理事長與財團法人功文文教基金會董事,獻身親職教育與幼兒教育事業多年有豐富的經驗,並努力推動教育文化不遺餘力。

歌德英文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親子閱讀:雙語童書「札克檔案」豐富孩子想像力

中央社訊息服務20080526 15:18:37台北)從去年出版開始就受到孩子歡迎的雙語童書「札克檔案」,除了讓家長與孩子捧腹大笑之外,其中《到了金星請左轉》更獲得台北市立圖書館列選為第五十三次「好書大家讀」故事文學類的好書之一。

根據台北市立圖書館所公佈的網站資料裡,此次擔任好書推薦的評論者之一的作家凌拂就提到:「這個系列的作者丹.葛林寶的作品特色就是故事幽默、生動有趣,而《到了金星請左轉》這本書更是結合了豐富的科學知識,關於外星人的種種,相對於人類世界,巧妙地融合了許多奇幻情節,活潑而有創意。」

而凌拂也認為,「札克檔案」除了內容吸引孩子之外,更具有學習價值:「本系列以雙語對照編排呈現,書中情節多彩多姿,對白口語化、生活化,很能引發孩子的共鳴。在全球化的今天,此書既可啟發孩子的好奇心與想像力,又可做為雙語學習,無論是外語教材或是培養閱讀力,都是不錯的選擇。」

負責這個系列的哈佛人出版社編輯Nadia則表示,「札克檔案」不但提供了讀者閱讀的樂趣,也常常讓編輯們在製作的時候笑彎了腰呢!她提到:「這個系列常常出現無俚頭的劇情,因此我們在想書名的時候,也希望盡量符合原書的調性,所以讀者可以發現每一本的書名都很搞笑,像是《奶奶變成18歲》和《胖女王別擠我》,雖然乍看之下,書名讓人一頭霧水,但是看了故事之後就會恍然大悟呢!」

歌德英文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哈佛人出版社部落格

追溯兒童閱讀的起源—從紐伯瑞兒童文學獎的歷史談起

分類:閒話家常
2007/11/13 17:54

文/雅色  

國內近幾年來,平均每年都有四萬多本新書發行,但如何從這些琳瑯滿目的新書中選擇適合兒童及青少年閱讀的書籍,變成了一門重大的學問。根據兒童及青少年文學獎得獎書單來選書是個不錯的憑據,在坊間眾多的兒童及青少年文學獎之中,又以美國「紐伯瑞兒童文學獎」最為知名,歷史也最為悠久。

美國「紐伯瑞兒童文學獎」創立於一九二二年,由當時的兒童書商梅爾契爾(Frederic Melcher)建議美國圖書館協會(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簡稱ALA)所舉辦。由於早期西方社會並不太重視兒童閱讀,大部分的出版社也都認為兒童文學所能發揮的文字技巧或故事架構遠不如成人文學,所以當時的人並不把兒童文學作家當成是一份高貴的職業。然而,十八世紀一位英國出版商紐伯瑞(John Newbery17131767)卻非常重視兒童讀物,他當時就提出,閱讀習慣必須從小養成,所以該出版社出版了全世界第一本兒童小說《美麗小書》,接著又有系統地出版一系列兒童讀物。紐伯瑞先生被後人尊稱為「兒童文學之父」,而美國圖書館協會就是為了紀念他的貢獻及所提倡的兒童閱讀,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兒童文學獎。

「紐伯瑞兒童文學獎」的評審委員是美國各地的資深圖書館館員,這個文學獎旨在鼓勵為兒童寫作童書範疇內具有創意的英文創作。原本這個文學獎一年只有一位得獎者,即目前大家所熟悉的「紐伯瑞金牌獎」(Newbery Medal Award),得獎作家會受頒金色獎牌一面。至於第二名的作品,美國圖書館協會原本只會書面宣布為「亞軍」作品(runners-up),但自一九七一年後,為了鼓勵更多的優秀作品創作,又特設了榮譽獎。榮譽獎得獎的作品一年可以超過一名,又稱作「紐伯瑞銀牌獎」(Newbery Honor Books)。

由於「紐伯瑞兒童文學獎」所設定的目標讀者是青少年兒童,所以故事本身多具有勵志的取向,而且故事主角多以青少年兒童為主。這類小說除了受到評審的青睞,也比較容易獲得讀者的喜愛。最著名的是蓋瑞.柏森一九八八年獲得銀牌獎的《手斧男孩》,本書主角是一位小男孩,在一次飛機失事的意外中,成了唯一生還者,這位男孩必須在荒島上學習各種野外求生的技巧,本書得獎前就已經銷售百萬冊。二○○二年獲得銀牌獎的《異想鬆餅屋》在發行之初也是各大排行榜的常客,作者波莉.霍維斯描寫一位漁村的小女孩,她的父母在一場暴風雨的海上失蹤,村裡所有人都相信她的父母已經罹難,她卻堅信父母還沒死,她必須靠著堅強的信念與直覺,抵擋所有人的流言流語。

當然也有一些不以青少年或兒童為主角的得獎作品,例如一九九三年獲得金牌獎的《想念五月》,作者辛西亞‧賴藍特寫一位喪妻的丈夫,透過各種通靈的方法,想要與死去的妻子溝通,訴說他心中的哀傷。另外,二○○三年獲得銀牌獎的The House of the Scorpion,則是描寫一位農夫著手對抗不公平的移民體制及毒品交易的故事。

「紐伯瑞兒童文學獎」雖然只開放給美籍作家參賽,但得獎作品的故事內容卻不侷限於美國。以二○○二年獲得金牌獎的作品A Single Shard便是一例,本書作者是韓裔美國人Linda Sue Park,這本小說的時代背景是十二世紀的韓國,內容是關於一位住在橋底下的孤兒想變成陶藝家的故事;二○○五年獲得金牌獎的《閃亮閃亮》,作者辛西亞.角本身是美國的日裔,故事內容則是描寫日裔小女孩凱蒂一家人在五○年代的美國南方,生活得貧困與艱苦,父母得忍氣吞聲求得三餐溫飽,在姊姊因病過世後,凱蒂一家人必須共同努力走出死亡的陰影,並努力完成姊姊生前的遺願。

再就故事的題材及類別來看,「紐伯瑞兒童文學獎」的得獎作品繁複多元,從一般的家庭小說、時代小說到冒險、奇幻小說都有。可能是因為家庭小說最貼近讀者群的現實生活,也最容易引起他們的共鳴,所以得獎的作品也以這類型的小說最多。例如,一九九九年獲得金牌獎的《洞》,就是藉由男主角挖洞的故事,發掘一家三代的家族秘辛。而剛才提到的《繁夢大街26號》,則幾乎是作者湯米.狄波拉半自傳的家庭故事。

歌德英文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摘自天下雜誌親子天下專刊《教出英語力》

文/吳敏蘭

花了大筆錢買英語教材,孩子還是一句英語都說不出來?當爸爸媽媽開始覺得孩子「朽木不可雕也」的時候,不妨試試說故事、聽故事的方式。從事兒童英語教育多年的哈佛雙語教育碩士吳敏蘭,提供了豐富的書單與說故事的訣竅。

對於想自己在家幫小孩加強英文的家長,我常常鼓勵他們用故事的方式讓孩子接觸英文,一來是家長想要讓孩子在家乖乖的上英文,通常都有點困難;二來是在說故事的過程中,不但可以培養親子感情,更可以教孩子一些價值觀,其實是一舉兩得。在這個過程中,小朋友只要不排斥聽英文故事、讀英文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怎麼開始?
用英文來聽故事的一大要點是:剛開始不要選擇英文太多的故事書。如果英文太長、太難,小朋友很快就會失去興趣,因為他們不但不懂,也無從猜起。其實,「猜意思」在語言學習過程中是很重要的一部份,小朋友會自己去猜測字的涵義,更進而去歸納,記下字的意思。因此,在學習的初期,可以找一些字少且有清楚圖片說明的故事書,讓孩子可以看圖猜意思,或者是在與孩子一起閱讀的時候,適時的指出圖片引導,讓孩子在剛開始接觸英文書時,就能懂意思,增加他們學習的成就感,這是很重要的一步。

例如在看《Good Night Gorilla》(Peggy Rathmann)這本幾乎沒有文字的繪本時,大人在說「Good Night, Gorilla」的同時,孩子的注意力可能是在繪本插圖中的右上方、飄在空中的一個小小氣球,所以急著要翻到下一頁,看看氣球飛到哪裡去,若是爸爸媽媽只是急著要講故事,就會讓孩子失去自己去「閱讀」這本書的機會。陪著孩子閱讀時,要給孩子時間和空間,有時候會因此在其中找到更多樂趣。無字書因為沒有文字的解說輔助,書中的繪圖大都非常具有特色,可以吸引讀者的注意力,爸爸媽媽不妨利用無字書引導孩子欣賞插圖,你會發現從孩子眼中看世界,和大人的角度不同。

聽有聲書學英文
有些家長或許對自己的英文發音沒有信心,這時就可借助有聲書來「代言」。有聲書的好處是家長可以一遍又一遍的放給小朋友聽,順便加強自己的聽力與發音。孩子只要多聽,就一定會對特別一個音或是特別一個語調產生印象,有時甚至會因為覺得有趣而模仿著說。有時,故事中穿插著生動的對話,甚至是日常生活中常聽到的對話,也會加深小朋友的印象。孩子對英文繪本較熟悉時,爸爸媽媽甚至可以試著只播放故事聲音,而不看故事書,讓孩子有專心「聽」的機會。要提醒家長的是,如果爸爸媽媽具有一些基本的英語能力,應該先嘗試自己說故事給孩子聽,因為可以隨時依照孩子的反應調整說故事的速度,若遇到孩子聽不懂,也可以多做解釋。有時候直接放CD或錄音帶,因為速度快、孩子無法進入狀況,反而會提早放棄,造成反效果。聽故事學英文是個有趣的經驗,爸爸媽媽切忌把故事當課本來教,才不會失去爸媽說故事、孩子聽故事的樂趣。

另外,說故事的道具也很重要。藉由一些道具的操作,小朋友更容易進入狀況,例如製作手偶來演出三隻小豬的故事劇情,小孩不但練習對話,還可練習操作手偶;講到「好餓好餓的毛毛蟲」的故事時,帶著孩子做水果的拓印畫;講到「薑餅人」的故事時,帶著孩子實際製作一個薑餅人或薑餅屋,最後再吃掉,那會是小朋友童年最快樂、最美好的記憶。

歌德英文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報更新日期:2008/06/12 10:02 【中國時報 張翠芬台北報導】

 讓嬰幼兒看電視,小心對腦部有害!美國小兒科醫師昨天提出警告,未滿3歲的孩子,1天看2個小時的電視,出現無法專心問題的機率,比不看電視的孩子高出了20%,暴露在螢幕暴力下的兒童,也容易出現攻擊行為,常看電視也會減少孩子學習的字彙,更容易出現肥胖問題。


 電視、電腦、手機等數位媒體已經是擋不住的潮流,信誼基金會發現有些父母為了強化孩子腦部發育,刻意讓幼兒看電視或DVD,媒體聲光的刺激對嬰幼兒有利還是有害?基金會邀請2位美國專家來台參加第5屆信誼幼兒發展國際研討會,探討「數位媒體」衍生的問題。


 ■習慣刺激 嫌真實生活單調


 美國西雅圖兒童醫院小兒科醫師暨華盛頓大學兒童健康中心主任克里斯塔基斯博士明確表示:「讓嬰幼兒看電視,對腦部特別有害!」他說,美國小孩在1970年4歲才開始看電視,現在的孩子平均4個月大就開始接觸電視;雖然刺激太少會影響腦部發育,但電視快節奏的影像,會過度刺激嬰兒正在發育的大腦,孩子習慣這種高度刺激後,會覺得真實生活太單調沉悶,將導致日後注意力渙散。


 ■看1小時電視 少會6個字彙

歌德英文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本文摘自《見人見智-大腦與心智的行動交響曲》曾志朗
閱讀~送給孩子一生受用的禮物

我對閱讀有一分非常不一樣的感覺,而這一分特殊感情的產生,要從我的母親說起。以前我看書做研究,就是找一些有興趣的、工作上需要的書來看,也不覺得有什麼特別。


後來有一次我媽媽生病了,我常回家陪她,晚上她躺在沙發上看電視,我因為對那些節目沒興趣,就在旁邊看書。有一天我媽媽忽然問我:「你是在看什麼?」那一陣子我剛好在看有關研究猴子的書,就跟她說了一些猴子有趣的故事等等。


我媽媽就跟我說,他很喜歡看我看書的樣子,表情很豐富,有樂、有悲、有微笑、有生氣、有歎息,好像整個人沉浸在其中,渾然忘我。


最後她告訴我,她這輩子最遺憾的,就是不識字,不然她也可以看有趣的書、知道一些不一樣的東西,而不用看數十年不變的電視劇。那一瞬間,我才意識到,原來我擁有了一項我母親非常嚮往,卻無法擁有的能力。

歌德英文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看電視不僅妨礙孩子的腦部發展,更會降低思考能力、注意力與想像力……,不管什麼節目,只要打開電視,就可能傷害你的孩子。 節目開始了。恐龍布偶挺著大大的肚子,一跳一跳的出現在電螢光幕上,與一群小孩唱兒歌、玩遊戲。還不及電視高的孩子,站在螢光幕前仰著頭,不時隨著玩偶搖動身體,哼哼呀呀。 也許你心裡想著:才開始牙牙學語的孩子,就能跟著電視節目唱歌、甚至學英文,真是愈來愈聰明。 這可是大錯特錯。 「只要在電視螢光幕前坐上半個小時,人的新陳代謝與活動力都下降,智商減少五十。」美國《聖路易郵訊報》報導了曼菲斯幾位心理學家的研究指出。此外,還有研究顯示,看電視會使人變得被動與焦慮。 真的嗎?


近年針對腦波的研究,讓我們透視電視對腦部的影響。 人腦中有阿法波(alphawaves),與類似催眠效果有關;還有貝塔波(betawaves),顯示意識、理性思考。研究發現,人在閱讀時,腦中產生活躍、快速的貝塔波,一旦轉為看電視,腦中立刻就產生大量的阿法波。看電視的時間愈長,腦中的阿法波愈強,貝塔波愈弱,腦部活動力大減,人就像被催眠一樣,思考力與注意力都下降。 而長時間看電視造成腦部活動力大減,對兒童的影響尤其大。澳洲大學的艾莫瑞夫婦在《空洞的目光》(TheVacuousVision)一文中指出。 因為幼兒自呱呱落地後的前幾年,是腦部發展與成長特別重要的時期。美國小兒科學會(AmericanAcademyofPediatrics,AAP)還公佈政策,極力主張父母避免讓兩歲以下的孩子看電視,正是有鑑於幼兒在這段時間看太多電視,對腦部發育有負面影響。


只要看電視就有礙發展 《電視對孩童心靈的傷害》(HowTelevisionPoisonsChildren掇Minds)一書的作者艾佛略特(MilesEverett)甚至指出,「不論電視播放什麼節目,只要孩子花更多時間坐在電視機前面,對他們就是有害的。」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小兒科行為與發展部助理臨床教授強生(SusanJohnson),深有同感。 強生有個六歲大的兒子。雖然強生謹慎挑選電視節目,還是發現電視對兒子造成不良影響。強生的兒子只要一看電視,就對四周環境沒有反應,一關掉電視就變得焦躁。而且看電視後,他的動作變得衝動、不協調,遊戲內容也不再像過去用木棍與石頭做東西,取而代之的是重複演出電視節目的內容,不再自己創造主題,缺乏自己的想像。


到底,電視如何影響孩子?電視真的會把孩子變笨嗎? 知名兒童教育學者皮爾斯(JosephChiltonPearce)在《進化的終點》(Evolution掇End)一書中指出,幼兒的潛力就像種子,需要培育與滋養,才能正常的成長。 對於快速發育的幼兒頭腦,電視非但不能提供養分,甚至反而剝奪幼兒腦部吸收適當養分的機會,不僅妨礙腦部發展,還傷害未來的學習能力。 特寫音效剝奪孩子思考機會電視迷人的聲光色彩,是幼兒腦部發展的頭號障礙。 電視節目為了抓住觀眾的注意力,三不五時就會出現閃爍的色彩、特寫的畫面、大分貝的聲音。這些看來豐富的刺激,卻只能刺激腦部較原始的部分,不能幫助幼兒發展思考能力。


新生兒還摸得到急急脈動的小腦袋,就像粉嫩的小身體一樣,在出生後經歷快速的發展階段,建立大量的神經連結。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助理臨床教授強生在一篇論文中指出,幼兒的腦部由掌控動作的最原始核心部分(corebrain)開始,發展到包圍在核心周邊掌管情感的區域(limbicbrain)。到四歲左右,這兩個部分完成了大約百分之八十的神經連結,然後發展的重點轉向思考區域(thoughtbrain,neocortex)。 在不同的發展階段,腦部需要不同的刺激,才能促使神經快速發展、建立連結網路。 電視聲光與畫面的刺激,讓腦部一直維持在較原始的區域運作,無法刺激思考區域的發展。思考區域至少需要五到十秒來處理刺激,但是大部分的電視節目每五、六秒,有些廣告甚至每兩、三秒就變換畫面,像連發砲一樣,讓思考區域毫無參與機會。


歌德英文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是一則我也非常認同的新聞報導,post 上來分享給大家!

出處: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016/5/mivz.html

學英文 從童書開始

中央社 更新日期: 2007/10/17 00:00

學英文從童書開始

(中央社公關稿平台20071017 13:09:45台北訊)到國外唸書補托福就足夠了嗎?事實上,考過托福的人都知道,托福測驗題是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無所不考,所以考托福簡直就是在考百科全書裡的常識!可是,死背單字有用嗎?哈佛人出版社執行長張錦娥表示,不想死背乾脆就從童書開始吧!

張錦娥提出一個許多人考托福容易有的迷思,她說:「大多數的人以為托福就要猛讀Times、Business Week或Economist,可是死背單字實在很痛苦,而且又記不久。其實托福就是考你具不具備美國高中及以下的英文程度與常識,因此最重要的是去發掘美國那些學生都在念些什麼。」

那個階段的美國學生都在念些什麼呢?張錦娥發現其實他們的書也分自然、歷史等等,但是讓她驚訝的是,有一次她看見就讀國小三年級的兒子拿著一張學校指定要讀的文章,發覺文章程度竟然跟托福差不多!她也猛然發現,原來自己出國前猛背半天的單字,竟然是美國小學的程度!

張錦娥這也才開始思考,為什麼美國人認為這麼生活化的字彙與常識,台灣人卻要死背才能記得?因此她非常推薦要出國留學準備考試的人應該要從頭開始去讀美國童書,因為童書不但故事短容易閱讀,更能夠營造出幫助記憶的「情境」,例如「札克檔案系列」雖然是冒險故事,但是卻能帶出相當豐富的字彙,像是reincarnation(輪迴轉世)、retainer(牙套)、autopsies(解剖)、mind reading(讀心術)等,而紐伯瑞得獎作品《細數繁星》牽涉到歷史背景,所以有關知識與字彙就會一併讀到,像是soldier(士兵)、surrender(投降)、helmet(頭盔)……這些有趣的故事情節都能自然而然地幫助記憶。

她提醒想要英文程度「大躍進」的人:「我們從小學中文也是一步步念著故事書上來的,所以英文要好當然也是這樣,除了簡短輕薄的童書一定要讀之外,像是進階的「紐伯瑞得獎書」也是必備的;因為得獎書不但文字優美,更可以訓練你進入長篇的閱讀理解。美國的學生約在五~七年級就讀完紐伯瑞作品,等到高中就能讀《少年Pi的奇幻漂流》等作品。」

而至於那些苦思無好方法的讀者,張錦娥給予什麼樣的學習建議呢?她很肯定地說:「也許一個月挑出兩本童書,徹底地看完,每週列出20到50個單字,分兩三次來記,因為是藉由故事記憶單字,所以效果比死記好多了。」

歌德英文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